CASE · 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

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生态+”的漳州模式

发布时间:2024-12-12 人浏览

本文摘要:从生态佳走向生态+,漳州市探索出了一条天人和谐、统筹兼顾、合力并举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产品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2017年3月16日,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环卫工人在清洁内河河面垃圾福建漳州,九龙江畔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城市。

从生态佳走向生态+,漳州市探索出了一条天人和谐、统筹兼顾、合力并举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产品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2017年3月16日,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环卫工人在清洁内河河面垃圾福建漳州,九龙江畔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城市。同处闽南金三角区域,厦门头顶经济特区的光环,泉州身披品牌之都的美誉,在两者改革开放以来因经济腾飞收获的显赫声名映衬下,一样凭海临风的漳州显得相对沉寂。

发展风光,四时不同。和许多相对后发地区一样,以花果之乡著称的漳州如今也面临着崭新的时代考题: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怎么优化发展?在同城化背景下怎么错位发展?在环境资源约束趋紧的条件下怎么绿色发展?花样漳州田园都市五湖四海双百绿化检索漳州市近年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高频词,自然清新之气和生态文明之风扑面而来。黑臭的龙须沟变成了一泓清波、曾被视为鸡肋的荔枝林变成了摇钱树和城市绿伞、脏乱差的城市边角地变成了抢手的黄金宝地《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进今日漳州,随处可见点绿成金、借绿转型的生动景象。种种可喜变化,得益于漳州市近年来全面深入实施的生态+战略以生态引领城建、产业、民生、文化等协同发展,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生意四生融合,把生态建设具体化、项目化、资产化,提升生态红利的可感度和含金量;充分挖掘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城乡、部门和社会多方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共谋共建共享。

荔枝海的新生冬日漳州,暖阳如春。站在南郊的凤凰山顶上极目四眺,漫山遍野的荔枝林苍翠欲滴,如同绿色的波涛涌向天际。凤凰山所在的九湖镇种植荔枝已有上千年历史,世代相传、逐年扩种而蔚为大观,山上随处可见百年以上的荔枝树。近30万株荔枝、100多类品种,汇集成波澜壮阔的荔枝海。

漳州市高新区市政公用事业服务有限公司的李青根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年来由于荔枝价格低迷,当地农民砍果树、占林地的现象加剧,荔枝种植面积逐年下降。转机来自于2011年,这一年漳州市提出了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城市定位。

钱可以买得到树,但买不到树的年龄,为了保护这片不可再生的绿色资源,漳州市以生态利用的眼光重新打量这片古老的荔枝林,按照荔枝大观园、全民健身馆、天然大氧吧的定位,及时规划建设了凤凰山荔枝海公园。原本荔枝林内只有简陋狭窄的生产便道,上山入林极不方便,为了让更多市民能够亲近绿色,公园专门铺设了一条近8公里长的蜿蜒绿道,配套建设驿站、观景平台等设施。

为了引导市民对荔枝树和荔枝文化的珍视,市财政投入1亿多元,对核心区的1800亩荔枝林实行征收保护。漳州荔枝海已入选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公园建成后,荔枝林的种植业功能也随之拓展升级。

三年前,资深花农陈振龙嗅到了荔枝海蕴藏的巨大林下商机,带领村民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在浓密的荔枝林下种植喜阴的铁皮石斛。在政府鼓励帮扶下,合作社如今已拥有200多亩种植面积,600多棵树,每棵年产仿野生铁皮石斛5至6斤,效益比荔枝鲜果高出了近十倍。李青根说,公园建成后,荔枝林还是那片荔枝林,但却实现了三变三提升,即把成片果园变成了生态公园,把私人资源变成了公共资源,把郊野山地变成了旅游胜地;提升了旅游热,提升了果树的经济价值,提升了果农保护荔枝树的自觉性。

在距离漳州主城区10余公里的圆山林下国有林场内,也同样上演着老树开新花结新果的精彩故事。漳州市林业局副局长姚庆端说,占地3.5万亩的国有林场,森林覆盖率达95%,内有1000多种植物、包括海南黄花梨等1500多株珍贵树种。

但因为人多地少加上林木采伐量收紧,200多名林场职工生产生活发展困难。另一方面,国有林场长期封闭一隅,交通不便,大部分市民不知道身边还有这样的绿色宝库。林场的门向哪里开,森林的价值和功能完全不一样。

林场党支部书记黄炳裕说,经多次考察调研之后,市里提出了把林场建设成为城市近郊生态园的举措,把林场大门向通往城区的圆山大道敞开。这不仅使进入林场的车程缩短了一半,更推动了让森林走近城市,让市民走进森林的发展新路。走进林下国有林场,在种类繁多的花前树下,经常能看到不同机构和个人的认养标识。

姚庆端介绍,林场大门转向和基础设施改善之后,前来畅游、参观、健步的市民越来越多,十一期间每天达2000人次。林下停车场、生态服务中心、儿童游乐设施从事林业30多年的老黄细数着林场内的各个改造建设项目:等生态园真正建好的那一天,就是林场人彻底放下斧子的时候了。从吃林业饭到吃生态饭,林场的路以后会越走越宽。水为脉绿为媒站在漳州市南山文化生态园内,但见南山湖波光粼粼,成群结队的白鹭时飞时栖。

南山寺的妙修法师说,一年以前,南山湖还只是寺里的放生池和老百姓的鱼塘,垃圾遍布,湖水黑臭。经过整治拓宽,南山湖与周边水系贯通,死水变清波。

南山寺有感于环境变化,让出60亩闲置地,建成了漳州市最大的三角梅主题花海。据漳州市规划部门介绍,南山文化生态园属于漳州市五湖四海项目建设中的南湖,与碧湖、西湖、西院湖、九十九湾湖构成五湖;四海则由荔枝海、香蕉海、水仙花海、四季花海组成。这个以水为脉、以绿为媒的系统性生态建设工程,不仅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了城市边角地脏乱差的局面,也为城市的生态修复和功能修补提供了空间。五湖四海项目所在地大多是滞洪区、未利用地、城中村和传统农产品集中区,是发展的相对洼地和城市公共配套的短板。

漳州市水利局总工程师蔡志伟说,之前漳州滞洪区偏少、城市水面率偏低,五湖项目建成后,城区排涝滞洪能力可新增达到一千万立方米,全市排洪排涝能力达到30年一遇的水平。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五湖四海项目建设,以漳州母亲河九龙江为轴线,南北拓展、东西延伸,以漳州天然形成的水系和特色瓜果花卉等元素为基底,均衡中心城区生态空间布局,重新雕塑城市生态功能,拉近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把生态效益变成广大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切身福利。

四海之一的四季花海位于漳州市中心城区,原先被连接芗城与龙文两区的立交桥笼罩,桥下垃圾成堆,污水横流。项目建设后,立交桥被拆除,腾出的400多亩空地变身人民广场,种上了漳州人常见的凤凰木、香樟、虞美人等花草,形成了四季有花、四季变化的一片花海。四季花海边上锦绣一坊社区居民马淑珍说,花海建好以后,大家有了个休闲享受的好去处。

环境的改善也提高了居民的文明意识,许多逛花海的市民都随身携带着垃圾袋,地面上连个烟头都很难见到。延展生态+效益坐落于福建省最大的冲积平原之上,浩荡的九龙江穿城而过,森林覆盖率居福建沿海第一位,山水风光和花果产品极为丰富,从资源禀赋上说,集水城、绿城、花城、历史文化名城于一身的漳州可谓得天独厚。

绿色是漳州最鲜明的发展底色,也是漳州最具优势的城市竞争力。漳州市委书记檀云坤说,基于自身实际和错位发展需求,漳州近年来持续致力于探索生态+模式,延展生态+效益。

檀云坤认为,生态是漳州的立市之本、兴市之基,因此生态建设绝不只是种种花草树木、治治水和空气这么简单,而是要做好+文章。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施政谋划和治理布局中,推进生态与城建、产业、民生、文化等相结合,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生意融合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以生态+城建为例,五湖四海中的西湖,原是九龙江边上的滞洪区,属老城区边缘地块,经重新规划后,将建设总面积7380亩的西湖生态园;同时整建制推进2个工业小区105家企业、6个城中村3000多户腾笼换鸟,配套建设种类齐全的科教文卫设施。漳州市芗城区党委副书记张其扬说,西湖片区内土地三分之一做环境;三分之一做公共配套;三分之一出让开发。建成以后将形成可容纳8万人的功能完善的中心城区拓展区,一方面可疏解老城区产业和人口,提升城市承载力,另一方面也避免同城化中的虹吸问题,实现均衡发展。

生态+产业推动了漳州小散乱工业的转型升级。南湖片区内的一个地块,俗称十三厂,曾经是漳州的老工业基地,实行搬迁改造后,呈现出天蓝水绿、疏林草地的清新风貌。园区内专门保留了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车间、水塔等,这些富有闽南风味的红砖建筑,与周边浓郁的绿色相映成趣,园区成了景区,吸引了甲骨文(漳州)技术人才双创基地等众多企业来此落户。九十九湾湖片区内的湘桥村,曾经是闻名全国的建筑模板生产基地。

湘桥村党支部书记黄志松说,全村曾有100多家小工厂,污染使得这里白天天色和傍晩一样。项目建设后污染产能全部清退,七星池与红砖厝交相辉映的古村味道又回来了,现已成为不少影视剧的外景拍摄地。生态+文化让漳州传统的文旅资源焕发了新光彩。芗城区天宝镇的珠里村是文学大师林语堂的故乡,同时也是久负盛名的芝麻香蕉产地。

经多年经营,这里形成了一片近万亩的香蕉海,当地在香蕉园内架设木栈道,配备旅游设施,又把林语堂先生在台湾阳明山的故居复制回来,把以往单一的农产品产地打造成集农业观光、文化旅游、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生态文化园区。农旅结合之路让当地农民获益良多。

在林语堂纪念馆附近经营饭店的村民林文成说,5年前饭店只有四间铁皮屋,现在已经改建为可容纳300人同时用餐的四层小洋楼。外地游客越来越多,主打闽南特色菜的饭店常常一桌难求。漳州城投集团董事长赖绍雄说,现在我们的生态建设创新路径,在改善环境的同时辅之以合理的片区规划和产业融合,带来了土地溢价、商业集聚等多重效应。生态投资变成了有效投资,生态红利变成了发展引力。

生态+模式,让漳州市尝到了甜头。连续三年,漳州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位居全省首位。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促进了招商引资,据不完全统计,漳州市五湖四海项目周边已吸引43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近70亿元。

为城市留白为后世留荫一城花海半城湖,水光山色与人亲。漳州市的生态+发展模式,立足于修复城市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更致力于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中的生态产品供给。不仅重构了城市的发展空间,也提升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路径和生态+的运作方式,为新时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治理样本。一是善法自然,善于留白。

先后规划过漳州碧湖、西湖的同济大学教授卢济威认为,五湖四海建设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建设带动保护,用修补取代翻新,尽量保留一些没有用的地方和可以发呆的地方,用留白的方式让城市有田园味道,让市民有亲近自然的空间。张其扬说,西湖片区从一开始就先把不能移动和破坏的地方标注出来,道路建设宁可增加成本也要绕开古树名木,甚至专门进行了风道规划,建设中多采取自然驳岸、生态护坡方式,打造会呼吸的湖体。漳州龙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张碧兰介绍,当地的西溪生态文化园建设秉承原生态、低成本、大众化理念,通过规划整治,田埂变成了绿道,花圃变成了花园,江岸变成了观光平台,废旧砖窑变成了景点,群众住房变成了民宿,农民新村变成了商业小街,个人的资源变成了共享的资源。

二是突出整体设计和系统思维。漳州市规划局总工办主任郑荣泉说,五湖四海项目建设站在城市上空、站在地图前面、站到群众当中想问题,尊重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自然格局,建设过程中打破行政区划和城乡分野,统筹各个职能部门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把生态效益的覆盖面最大化。

漳州市旅发委党组书记洪海涛认为,城市生态建设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和历史文化传承,不强求高大上的国际接轨,更不贪图短平快的利益回报。要综合考虑生态建设的基础性、长期性和公益性,确保一张蓝图管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漳州城投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吴国伟说,五湖四海建设虽然先期投入较大,效益产出慢,但从长远看,一方面可以让广大群众享受普惠的绿色福利,凝聚社会认同;另一方面使得城市土地出让保持节奏,较好地实现财政平衡。三是长短结合、刚柔并济。为避免城市发展造成生态资源遭挤占,漳州市通过地方立法,把五湖四海部分区域约5290亩土地划为中心城区重要生态空间保护范围,为生态保护增加刚性约束。

漳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惠贞说,近几年,漳州陆续捧回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金字招牌,这些都是支撑漳州未来发展的无形资产。同时,生态建设的成绩除了让政府脸上有光,更让老百姓心中有感。

因为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广大群众对因生态建设需要开展的征迁非常配合,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环境。为了激发社会大众的生态保护热情,漳州市在2017年开展了九龙江畔百花齐放、百树成荫的绿化工程,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树木认植。漳州市园林局局长游建山说,每棵树下都立碑标注树种和认植者姓名,这种开放式、永久性的种树方式很受欢迎,也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态共建共享意识。

(记者刘亢涂洪长李慧颖)。


本文关键词: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澳门威斯人网站登录入口,澳门威斯尼斯网站app下载,威斯尼斯人·官方入口,澳门威尼克斯人官网网站下载

本文来源: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www.xlznzd.com


上一篇 : 各单位高质量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威斯尼斯人·官方入口
下一篇 : 澳门威斯尼斯网站app下载-到2025年底全川森林覆盖率将达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05-2024 www.xlznzd.com. 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科技 版权所有